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评委会执行主席
—— 吴迎

吴迎教授很早就开始关注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筹办,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2006年第一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中,他亲自出任评委,自第三届开始至今,他一直担任评委会执行主席。作为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四朝元老”,吴迎教授为保证比赛的高规格、高水准、高评价举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生于上海。5岁起随母亲学习钢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1982年获硕士学位随后留学奥地利,师从世界著名钢琴大师巴杜拉—斯科达教授;回国后在母校任教。1991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2年获瑞士歌德基金会颁发的“巴杜拉—斯科达奖”。1994年—2004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1999年被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曾在英国BBC广播电台举行实况转播音乐会;在埃涅斯库音乐节,肖邦音乐节举办独奏音乐会。还曾在捷克、罗马尼亚、奥地利、西班牙、瑞士、希腊、法国及国内各地举行音乐会,并与国内外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录有多张独奏、重奏及协奏曲唱片。

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亚军
—— 潘林子

青年钢琴家潘林子,研习钢琴演奏长达二十年,凭借其超凡的艺术才能和充满魅力与气场的音乐表现力活跃在古典音乐舞台上。她是深圳艺术学校、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和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先后师从于但昭义教授、加里 · 格拉夫曼教授,以及罗伯特 · 麦克唐纳教授。

2017年,在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舞台上,潘林子凭借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出色的发挥获得比赛二等奖以及黄河协奏曲最佳演奏奖。

获奖之后,潘林子继续音乐刻苦钻研,她在钢琴演奏生涯中不断取得喜人成绩:2018年第一届哈尔滨国际音乐比赛的钢琴组夺得冠军的殊荣。她是入围决赛的唯一中国选手和最年轻的选手。比赛全程在Medici.TV上进行了现场直播,且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播放了她的颁奖照片。同年9月,潘林子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就读硕士研究生并师从罗伯特·麦克唐纳教授。2018-2019年期间,她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威尔斯演奏厅,林肯艺术中心爱丽丝 · 杜利音乐厅,大卫· 鲁宾斯坦音乐厅,北京音乐厅和哈尔滨音乐厅等成功举办了协奏曲及独奏音乐会。2019年9月,潘林子与柏斯集团签约成为长江钢琴艺术家。随后她在19年底的西班牙作曲家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西班牙作品最佳表演奖”。同年四月,她被美国莱斯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现读于该校演奏家博士学位,并师从乔恩·木村峻·帕克教授。

此外,潘林子致力于钢琴协奏曲的学习与演出。她的曲目库拥有超过30首钢琴协奏曲。近日,她演出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和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等等。

2019年8月,潘林子从接到演出通知,到最终在哈尔滨音乐厅完美呈现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全程在短短五天内完成。她的表现得到了指挥家胡咏言和当地媒体的一致好评——“潘林子,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的技巧无可挑剃,但又谦卑的服务于音乐。她的音乐充满了生动的画面和栩栩如生的故事。这一切都来自于她对音乐超级敏感和独立的深邃艺术思考。她的演奏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把观众和整个乐队都吸附与她的手指之间。”

她常与诸多国内外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包括美国休斯顿交响乐团、德国魏玛国家交响乐团、塞尔维亚交响乐团;香港交响乐团、澳门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以及武汉爱乐乐团、厦门爱乐乐团等等。她曾在在十个城市演出《黄河》钢琴协奏曲且她的演绎被赞誉为该作品的最佳诠释之一。潘林子现在被任命为多个中国交响乐团的客席钢琴家,并将在2019-2022乐季演出协奏曲。

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评委会名誉主席 —— 周广仁

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评委会名誉主席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

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

中国20世纪最杰出女性之一,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灵魂”

她不仅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多年的钢琴评委经验,还积极发挥其在国际钢琴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邀请了众多国际知名钢琴大师作为比赛评委。周广仁先生是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成功创办并不断壮大的“领航人” 。

周广仁先生,2006年起担任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评委会主席,现任比赛评委会名誉主席。在已成功举办的四届比赛期间,周广仁先生每一届都亲自为比赛“保驾护航”。

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大赛冠军 —— 白岩峰

他,是白岩峰。一颗钢琴界快速上升的新星。

白岩峰在2017年获得第四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冠军后,他的钢琴事业不断攀升。2017年,他被美国茱莉亚、科尔本、新英格兰、伊斯曼、克利夫兰以及旧金山音乐学院同时录取并获得多家学校的全额奖学金,最后以本科唯一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科尔本音乐学院学习,师从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法比奥·比迪尼。2017年获得在美国举行的晨兴音乐桥-国际协奏曲比赛第一名;同年,他在长江音乐节上演出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与指挥朱其元和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2018年白岩峰在意大利做独奏会巡演,并在钢琴天才音乐节上维瓦尔第交响乐团合作;同在2018年,他荣获第63届德国高天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并受邀在洛杉矶为大设计师弗兰克·盖里 90周岁庆典上演奏,年底和青年钢琴家徐今朝在中国进行双钢琴巡演。2019年他携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在中国和美国巡演,参演洛杉矶的贝多芬250室内乐音乐会系列,并和深圳交响乐团在深圳莫扎特音乐节开幕式上合作;同年参加美国阿斯本音乐节,再度献艺长江音乐节并签约成为长江钢琴艺术家。2020年,白岩峰受邀在美国佛罗里达举办的完全贝多芬奏鸣曲系列音乐节奉献独奏音乐会,并以及作为长江艺术家在疫情期间奉献线上独奏会。

作为一名年轻的职业钢琴演奏家,白岩峰深深铭记着在2017年的第四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夺冠的经历。2017年,来自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19岁的白岩峰,从全世界各路强手中脱颖而出。经过12场的高水平钢琴协奏曲展演和国际权威专家的点评,最终,在决赛中,他以公认为艰深博大的巨作“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征服了听众和13位专家评委,获得评委团一致好评,摘得大赛桂冠。

2017年举办的第四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27位青年钢琴艺术家报名参加,创下了历届比赛报名人数的新记录。经过资格审核,共遴选出来自 21个国家和地区的45名优秀青年钢琴演奏家来深参与这次音乐周展演活动。

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组委会为了更好的推广比赛获奖选手,为参赛钢琴家搭建广泛的交流和展示平台,组委会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交响乐团和艺术节主办方合作,邀请指挥家和艺术总监作为比赛观摩嘉宾。参赛选手将会获得更多演出合作机会,这对职业钢琴演奏家来说意义非凡。第四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前三甲的钢琴家:白岩峰、潘林子和法比奥·马蒂诺这就分别收到了意大利“国际钢琴之友”协会、深圳交响乐团、厦门交响乐团、贵州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和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聘书。钢琴协奏曲比赛的优秀获奖选手也在这些交响乐团和艺术节举办的活动上频频亮相。

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灵魂人物”
—— 艺术总监 但昭义

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自2006年至今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直接领导下,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作为深圳“钢琴之城”建设的重要抓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发展,发掘培育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青年钢琴家,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国际影响力的钢琴比赛之一。

2015年此项比赛获“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合会”认可后加入该会,成为国际认可的常设专业艺术品牌,在国际音乐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是深圳市民文化生活中的一大盛事。

作为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最初倡导者和艺术总监,但昭义教授是此项比赛真正的“灵魂人物”。早在2006年他便创新性的提出举办“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想法。这是敢为人先的大思路、大手笔。与世界各地的各种钢琴赛事不同,“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将参赛项目锁定为“协奏曲”,这不仅使得它在诸多钢琴赛事中独具特色,而且也使整个比赛过程极具观赏性。但教授充分利用了深圳这座城市有自己的交响乐团的优势,填补了我国此类钢琴专项赛事的空白。

在但教授提议下,协奏曲比赛还借鉴了国外比赛的运营经验,由精心挑选的志愿者家庭来接待各国参赛选手,此举加深国了外选手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增进了中外友谊,深度地提升了深圳的国际形象。

但昭义,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深圳艺术学校终身教授,四川音乐学院钢琴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音协钢琴学会顾问, 深圳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从事钢琴教学五十余年,总计有26人在国际钢琴赛事中获奖70项,其中26次获得第一名。他最著名的学生李云迪、陈萨、张昊辰先后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等世界顶级赛事上斩获大奖,在中国钢琴教育和演奏史上具有历史意义。之后,他的又一批学生左章、薛汀哲、古静丹、杜天奇、潘林子、徐起、王雅伦等又相继在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