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圆满落幕中国选手尽收前三甲

为期11天的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经过高水平的较量和严格的评判,决赛六强终于排定座次,中国选手将前三甲悉数收入囊中,20岁的女孩马可获得第一名,朱昊、金文彬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

本届比赛组委会主任、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以环,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市副市长德米塔·卡特萨尔斯基等出席了颁奖音乐会。吴以环在致辞中表示,市委市政府早在2003年就提出“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两城一都”,即“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和“设计之都”,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经过将近十年的不懈耕耘,深圳的“钢琴之城”建设硕果悄然挂满枝头,逐年递增的市民钢琴拥有量,呈几何倍数增长的钢琴学童,不断涌现的青年钢琴才俊,钢琴艺术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闭幕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文化积淀的全新起点,它意味着,这座年轻的城市,在专业艺术领域拥有了自己的国际名牌;它标志着,这座改革开放的创新之城,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在文化建设上也开始展现出非凡的风姿。

本届比赛组委会主任、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以环,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市副市长德米塔·卡特萨尔斯基等出席了颁奖音乐会。吴以环在致辞中表示,市委市政府早在2003年就提出“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两城一都”,即“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和“设计之都”,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经过将近十年的不懈耕耘,深圳的“钢琴之城”建设硕果悄然挂满枝头,逐年递增的市民钢琴拥有量,呈几何倍数增长的钢琴学童,不断涌现的青年钢琴才俊,钢琴艺术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闭幕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文化积淀的全新起点,它意味着,这座年轻的城市,在专业艺术领域拥有了自己的国际名牌;它标志着,这座改革开放的创新之城,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在文化建设上也开始展现出非凡的风姿。

本届比赛有来自9个国家的28名钢琴高手参加,经过三轮12场比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年仅20岁的马可戴上了第一名的桂冠,她是六位进入决赛的选手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也是唯一的女选手,她除了获得3万美元的奖金,也同时获得深圳交响乐团以及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签约机会。第二名朱昊获得了2万美元的奖金,第三名金文彬获得了1.5万美元的奖金。本届比赛的前三名都获得了与深圳交响乐团签约的机会。中国的周宁、沈通和拉脱维亚的安德烈斯·奥索金斯获得了“决赛入围奖”,他们分别获得了0.8万美元的奖金。有别于前两届,本届比赛特别设置了“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优秀演奏奖”,奖项由中国选手朱昊获得,并获得0.8万美元的奖金。

  在昨晚的颁奖音乐会上,金文彬、朱昊和马可三位获奖选手分别演奏了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2钢琴协奏曲Op.18》、普罗可菲耶夫《C大调第3钢琴协奏曲Op.26》。音乐会由德国著名指挥家、柏林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深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克里斯蒂安·爱华德执棒,为这场历时11天的“协奏曲狂欢”画上完满的休止符。

已经举办了三届的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不仅是专业圈内的比赛、“协奏曲的狂欢”,更以一种古典优雅且激昂的精神疾风劲雨地影响着城市的生活。第三届比赛共举办12场比赛、1场音乐会、10场“长江大师班”,其中比赛现场、音乐会对市民完全免费开放,中国时刻网、赛事官方网站、深圳文化网等多家网络媒体进行在线直播。对参赛选手的高规格与高门槛,对市民的无门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碰撞恰恰引发出的就是“钢琴之城”引导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和谐之音。